文艺理论研究

开拓当代文学研究新视角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空间转向”不仅波及建筑、地理、城市规划等传统空间的“本行”领域,而且迅速向哲学和文学领域蔓延。空间、地方、绘图等问题占据了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前沿。现有的研究已涉及文学空间的许多方面,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学界作出系统讨论与理论建构,如文学空间有何特点、如何界定、其构成要素有哪些等。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有关学者。

对传统进行改造

很多哲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角度出发,深刻论述了“空间转向”问题。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龙迪勇看来,米歇尔·福柯、加斯东·巴什拉、列斐伏尔、丹尼尔·贝尔、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戴维·哈维等学者,推进了人文社科领域的空间转向。

空间转向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改造。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刘进表示,在“空间转向”趋势中,空间突出地成为国家、民族、经济、文化等各种力量交汇的异质性场所,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发掘这种异质性空间下的力量较量,空间也就成了当代语境下理论实现批判功能的新平台。

文学空间是一种由作者、文本、读者共同参与的,以文字为媒介的想象性、艺术化建构。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方英表示,文学空间是各种关系的集合与互动,既是一个充满粒子的“场”,又是由粒子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域”。文学空间是建构性的,是语言建构、文化建构与心理建构的结果,也是对关系的建构。认识文学空间的关系性与建构性,有助于深入探讨文学空间与其他艺术空间的异同。

为文学研究带来新视角新方法

随着文学的“空间转向”,文学写作者和研究者会有意识地从“空间”视角观察问题,从而发现被传统研究忽视的领域,并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龙迪勇介绍称,“叙事”中的“空间维度”得到关注之后,不仅避免了以往的叙事学研究仅从时间层面考察叙事现象的单一化弊端,而且促成了“空间叙事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近些年备受关注的“文学地理学”“文学地图学”等新学科,也是在文学空间转向趋势下产生的。

“空间转向”改变了传统理论中文学与其外部世界的关系。刘进表示,文学空间不再是对某种固定空间之中时间演绎(时间或情感)的模仿、再现或表现,文学本身成为社会现实空间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转向”为理解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观念提供了独特视角。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陆扬对记者表示,文学的空间转向给文学批评带来新变化和新态势。方英认为,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使研究者增强了“空间性”思维方式和看待文学的“空间性自觉”,进而能对经典文本作出新解读。由此,可衍生出文学研究新领域。例如,空间视角下关于某个文学话题、某部作品、某位作家、某个流派或思潮的研究;以空间为切入点对某个文类(旅行叙事、乌托邦小说、城市文学)的研究;关于空间与其他文学元素(时间、人物、叙述者、视角或聚焦、主题、意识形态等)关系的研究。

从空间维度观照文学理论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图像以“仿象”或“拟象”形式,虚拟出一个“超真实”的世界,这也是文学空间转向应该关注的问题。龙迪勇表示,空间叙事学必须对虚拟的“超真实”世界作出全面、深入的剖析,提出恰切的理论观点,建立合理的理论体系,以分析并解决日益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应探讨传统文艺理论中被视为“空间艺术”的图像叙事问题。在“空间转向”背景下进行文学理论研究,可以从空间视角或空间维度观照文学理论中的老问题。

开展“空间批评”已成为可能。陆扬表示,“空间批评”以广义上的空间作为对象展开跨学科批评。文学批评与空间理论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文学和文化地理学的联姻。一旦将认知地理学和空间政治学的视角引入文学批评,文学和批评叙事有望描绘出由表及里的“人文认知地图”。

在文学空间批评中,“空间性”是关键概念,它既是研究视角,也是问题域的核心。方英认为,应当提倡一种聚焦空间性的研究,从“空间性”入手推动当代文学理论建构和文学批评,系统探究空间元素与文学研究中某些核心问题的关系;以“绘制空间性”为视角,审视和梳理最近国内呈井喷式涌现的与空间、地方、地理等问题相关的文学研究;可以通过区分文学世界中的不同空间类型、从空间性角度研究权力关系、绘制空间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图、探究空间与存在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探讨空间批评的理论问题。

上一篇:徐中玉先生追思会暨《徐中玉先生传略、轶事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