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
黄世瑜先生访谈录
编者按:黄世瑜,1934 年生于上海,1956 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63年至1964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进修班进修。长期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编委等。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理论等,撰有学术专著《马列文论与文艺现实》、专题散文集《双桨同舟》 (合著) 等,主编《文学理论新编》;任副主编并参与撰写的有《文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文艺美学辞典》等;作为主要作者,参加了叶以群主编的全国高校文科统编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的编写、修订再版的全程,1986 年该书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李世涛(以下简称“李”):黄老师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最近就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做一个口述史的课题,计划邀请当代文论研究的一些亲历者谈谈自己经历或知道的事情,为学术研究保留一点资料。您是我国当代文论研究、教学的老一辈学者,不但参与了不少的文艺界活动,有着丰富的经历,而且还非常活跃地出现在高校科研、教学一线。希望您能够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涉足文论界
李:我首先想了解的,您是如何走上文艺理论的科研和教学道路的?
黄世瑜(以下简“黄”):我是1952 年考进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当初在中学的时候,我就喜欢文学,我的语文老师是个作家,她介绍我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出的作文题目也很有趣,如《大小姐与小大姐》 《秋蝉》等。
我因为喜欢文学,在考大学时就选择了文学这个专业。专业是定了考中文,我为什么考华东师大呢?因为当时的师范院校是不收学费的,我也希望经济上能够独立,这样就可以直接解决我的经济问题了。所以我就报考了华东师大中文系。来了以后,我接受了系统的中文知识、理论训练。
那么,当时我为什么喜欢文学、会学理论呢?第一个是我在中学不偏科,我高一的时候有一门社会基础知识课,我对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概念学得很认真,对理论思考是蛮喜欢的。加上我们大学一年级时,许杰先生是华东作协主席(或是副主席,具体我忘了),他没有系统地给我们上过文学概论课,但因为是作协的领导,他就把当时《文艺月报》编辑部的一帮人,像王西彦、唐弢等人都请来给我们上课。我记得唐弢讲“文学遗产的继承”,王西彦讲“距离与美”,魏金枝讲“主题与题材”。那时候,虽然我们才刚上一年级,但听了也很感兴趣,受益也是很大的。
上课的时候,学校提倡学生课外搞科研活动,所以系里就组织了一个跨年级的科研小组。小组人不多,包括四个年级的同学,每个年级就两三个人,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系里把我抽选进来了,等于这方面有了一些专门的接触。我们自己也搞了一个科学讨论的小组,小组的指导老师是徐中玉,他定期开一个书单给我,让我拿去给大家看。他自己是搞理论的,开的都是理论方面的书,所以,我无形当中对理论的书接触得多了点。就这样慢慢地接触多了,思考得也多一点。
毕业以后,学校就把我留下来了,跟着徐中玉先生辅导学生。当时的教学很严格,教授给学生上大班课,我们年轻教师就辅导、搞课堂讨论这些,等于成为文学理论教师了。这样,我从助教、讲师慢慢升上去,就走了文艺理论研究这条路了。
李:当时徐先生还没被打成“右派”吧?
黄:没有,他是1957 年被打成“右派”的。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大概40 岁左右,我那个时候才20 多岁,比他小近20 岁。
李:后来许杰先生是参加文学艺术界讨论被打成“右派”?
黄:我也说不清楚。许杰先生被打成“右派”之前,学校是准备派他到苏联讲学的。最初,许杰要我做他的研究生,考试都考了。结果,他去苏联的计划取消了,取消之后,系里和徐中玉先生就把我留下,留校成了系里的助教。许杰先生在当“右派”之前,拿今天的话来说,还是“蛮红”的。
李:您是说许杰先生要去苏联?他不是“右派”吗?
黄:是的,许先生曾经要去苏联。后来,这个计划取消了,这种事情要听上面的意见,学校自己做不了主,是国家派的。那时候是1957 年,我也搞不清楚具体情况,只是听说他给《文汇报》写了一篇东西,说“党要怎么整风”之类的话。我就看到墙上贴了很多关于他的大字报,气氛紧张,就觉得这个不好了。许先生向报纸投稿文章,是报社那头把他弄出来,后来抄成大字报贴在中文系办公室回廊的墙上。我高度近视看不清楚,记得校党委书记也来看了,还和个别教师发生了争执。
上一篇:接受理论与翻译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