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
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年下评选结果
为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推动文艺理论研究、促进文艺事业发展,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领导下,在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华师科技园杯”论文评选活动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
本论文评选活动由评委会的专家学者及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审稿编辑通过层层筛选,从《戏剧之家》每期刊发的论文中进行评选,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点评,并对获奖论文给予表彰奖励!
以下公布2015年08(下)的获奖论文名单,并由衷地对获奖的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专家点评(合议):
一等奖:《从新京剧“汉口女人三部曲”看传统戏曲的当代发展》
圣章红(武汉市委宣传部)
在当代的京剧舞台上,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明确指出,立足于当下传承中华戏曲文化,应坚持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一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式的;一种是以传承戏曲精神为前提,致力于创新探索的。前者必须合乎程式规范,演绎原汁原味的京剧;对于后者,则应该留有探索空间,给予更多的包容与耐心等待。这一观点的提出,既不偏不倚,又立场鲜明,很好地为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可行的进路。
本文以武汉京剧院打造的“汉口女人三部曲”为研究对象,对该京剧系列作品的创新探索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一创新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文化样本。对于由此形成的“刘子微现象”,作者更是准确作出了定义,即将其定义为“新京剧”,并从表现形式新、定位新、市场意识强三方面,剖析了该系列作品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为戏剧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当代京剧的市场规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照。
此外,作者提出,基于当代意义的回归,也许是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必经之路,并分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回归”的内在含义——回到戏曲的本源:文学;回到戏曲艺术发端的最初土壤:观众;回到艺术的根本:探索人类精神——这三个层面的“回归”,很好地总结了戏曲创作的本质与规律,体现出作者对于戏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是作者长期关注戏曲创作、深入思考戏剧发展规律的宝贵思想结晶。文章选题紧贴当代戏曲发展前沿动态,逻辑严谨、客观中肯,又兼具诗意的升华,是一篇富于现实意义的戏曲评论佳作。
二等奖:《善本戏曲丛刊中的关公戏著录研究》
杜 鹃(中北大学)
《善本戏曲丛刊》所辑录的是明嘉靖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刊刻梓行的选曲,它不仅保存了已失剧本的散出和佚曲,还代表了当时戏曲艺术卓越的文学价值,是集文献、文学、演出及传播价值于一身的大型戏曲丛刊。
本文作者在全面深入潜心研究《丛刊》的基础上,又站在明清时期不同剧目中的关公戏这一独特的视角,厘清了关公戏各个版本间的关系,还根据曲文比较不同关公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明清时期舞台上流行的关公戏情况和受众的审美喜好,并且为关公戏在明清时期的传播寻找到了明晰的痕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对于古典戏曲文献资料的梳理、考据、分析,是一种精耕细作式的学术研究,关系到戏曲文献研究领域的基石是否牢固,需要研究者以皓首穷经的学术追求,付出艰辛而漫长的努力,才能真正沉下心来,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在梳理《善本戏曲丛刊》关公戏著录的过程中,做了大量扎实、严谨的工作,应当得到充分的肯定。
二等奖:《梅山傩戏〈搬财神〉研究》
唐海燕(湖南城市学院)
梅山傩戏是湘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傩戏,已流传数千年,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本文以梅山傩戏的常见表演剧目《搬财神》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实地观察、调研,从唱词、表演、身份解读、社会功能四个方面,根据“请神”“唱神”“送神”三个环节,对整个仪式表演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对其唱词句式、唱腔节奏、装扮程序、人员分工等,均有着专业而详尽的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质朴而生动的湘中民俗风情画。
其中尤为鲜活有趣的是梅山傩戏表演过程中的“人声帮腔”,即表演者用问句或故意说错的句子来诱发众人的人声问答和打趣纠错,促使表演者和观众共同参与——这种既有敬神功能又有娱乐功能的朴素戏曲样式,并非高高在上的“殿堂级艺术”,对于当地群众的生活而言,它是血脉相连的组成部分。与京剧、昆曲等高度成熟的戏曲剧种相比,它更为接近戏曲的源头,更能展示民间戏曲的原始风貌,因而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上一篇:从学生评教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形象以郑惠生教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