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年内蒙古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概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我们这代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同时也是践行者与获益者,必然有许多切身体会。笔者自读大学时开始写作并发表文艺评论文章,至今逾38年,其间一直从事文艺评论与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密切关注中国文艺现象的状况及学术前沿,其中内蒙古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与研究是关注的重点。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内蒙古的艺术评论和艺术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时雨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从数字看起

2012年,笔者与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席的巴特尔先生共同主持内蒙古文联重大项目“草原艺术研究工程”,这项工程的完整设计包括3个层次:资料层、史观层与艺术哲学层(美学层),其架构呈金字塔形。其中,资料层是基础,冠以“当代草原艺术年谱”之名出版其成果。笔者主编的《当代草原艺术年谱·理论与评论卷》,以摘要的方式汇编了自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期间内蒙古的艺术评论和艺术研究(注:不包括文学评论与文学研究部分)的文章与著作——蒙古文、汉文作品都在内。笔者认为,由此能够看出1949年以来内蒙古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的基本面貌及发展趋势。

从数字统计中可以看出,蒙汉两种文字的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的文章与著作在数量趋势上是一致的,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年数量少;60、70年代仍处于低谷状态,特别是蒙古文文章与著作几乎空缺;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呈现渐次增量的态势,且增幅较大,而这一时期恰恰是改革开放40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年谱”的资料收集截止时间为2012年(蒙古文作品为2010年),因此汉文部分2013年、蒙古文部分2011年以来的成果未能统计在内,但就笔者在持续关注中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判断,近些年内蒙古的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成果数量依然在增长。

二、成果呈现分类比较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30年的成果明显少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近40年的成果,掌握了量的变化后,进一步对这些成果进行阅览、分析与比较,发现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是有所变化的。

其一,文章类成果中,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艺术评论,以对某一具体作品或艺术活动的评论居多,学理性研究几乎没有,而且其评论文章多为“一事一议”式的,以对评论对象基本情况的介绍为主,篇幅一般较为短小。改革开放后近40年则是评论与学理研究并重,既各显其长,又相得益彰。有对某一作品的评论,有对某一艺术家的评论,有对某一艺术现象的综合评论,等等,可谓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其二,文章类成果中,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艺术评论,多为经验式的梳理、总结及评价,视角和方法比较单一,即主要是社会学的方法,而且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改革开放后近40年的艺术评论,一方面有一部分依然是属于经验式与描述性的,另一方面则逐渐出现了更具专业性与学理意识的评论,这些评论往往是评论者在艺术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哲学、艺术学、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理论视野或方法论,对于艺术作品、艺术家或艺术活动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出具有学理性的判断与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艺术活动的丰富多样,内蒙古的艺术评论在“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方法发生了变化。

其三,改革开放前近30年,有少量关于艺术方面的著作,从《当代草原艺术年谱·理论与评论卷》所提供的资料看,这些著作中除了《内蒙古文艺评论选集》这部多人合集之外(注:其中包括文学评论文章,并且居多数),其他则为资料汇编与教材。改革开放后近40年中,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显著增多的同时,其成果的总体构成与学术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当时的艺术教育之需,编写出版了一些相关的教材及艺术类常识性读本,其中蒙古文方面的较多;关于不同艺术门类研究的专著问世,在著作类成果中,这方面的数量最大;艺术学、美学学术专著出版,这批成果的显著特点是学理性强;部分门类艺术史与“集成”“内蒙古卷”出版。

三、变化趋势及成就特点

由数字统计到成果的分类比较,充分说明改革开放后近40年内蒙古的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较之于改革开放前近3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对此变化做一个粗线条的描述: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初的起始,继而在1966年到1976年10年间,原本尚未形成气候的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凋敝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背景下,内蒙古的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由复苏逐步走向勃兴。内蒙古的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近4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为自治区艺术事业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其自身在学术领域的存在价值与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关于改革开放近40年内蒙古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的变化趋势与主要成就特点,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篇:改革开放年内蒙古的艺术评论与艺术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